很多人學習了項目管理的知識,還考取了相關認證,諸如PMP、PRINCE,仍然不會管理項目團隊。說白了,就是有理論缺實踐,拿學到的理論去指導實踐發(fā)現根本不是回事兒。其實,建設項目團隊是有套路滴。
如果說把項目團隊比作一艘船,項目經理是什么角色?很多人不假思索的說:船長!舵手!答案不算錯,但是不夠好。如果把項目團隊比作一艘船,項目經理首先是這艘船的設計者。無論前面你是選擇船長還是選擇舵手,相信看到這個答案你都會同意它要排在其他所有答案的前面。就像要駕駛一艘木舟去搏擊大海,再厲害的船長、舵手也無濟于事。
項目經理是項目團隊的設計者,頭腦中時刻繃著目標這根弦,根據目標去設計團隊。項目的目標到底是什么呢?很多人想到:把項目質量做到盡善盡美。把質量放在最優(yōu)先的位置,無疑是大家都認可的。可是在項目管理中,質量真的是最重要嗎?舉個例子,上世紀80年代,日本生產的內存主要用于大型計算機,強調產品的高可靠性和耐用性,要求內存“永遠也用不壞”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,日本人生產出了壽命達到25年的優(yōu)質內存,可以說在全球領先,絕對是蝎子拉屎——獨(毒)一份。日本人有這種死磕工藝的精神,這也是他們最引以為傲的精神。然而卻正是這種死磕工藝,追求完美質量的精神讓他們遭遇了滑鐵盧。個人電腦出現以后,沒有人會一臺電腦使用25年,壽命長達25年的內存條就沒有了市場。但是,日本企業(yè)已經建成了精益求精,同時成本高昂的生產線。更要命的是,日本人自豪于自己的技術能力、產品的高質量,根本不屑于生產低質廉價的產品。這種情況下韓國三星就抓住了機會,生產出了質量、耐用性不如日本產品,但價格卻低得多的內存,在個人電腦市場搶占了大量市場份額,而日本內存條就逐步退出了個人電腦市場。追求完美質量、追求精益求精、追求工匠精神居然被市場淘汰了!問題就在于產品不適應市場,但是究其根本原因,是在團隊建設上面出了問題。因為就像無法讓一個虔誠的教徒改變信仰一樣,我們無法讓一個追求高質量的團隊去改變一貫的思維方式,生產自己無法接受、甚至鄙棄的產品。
有些時候我們追求的是速度,質量反而可以放在后面。比如現在互聯網創(chuàng)業(yè)大潮中,各種類型的APP一擁而上,這個時候是先開發(fā)出APP給用戶使用再逐步完善呢,還是死磕質量、反復測試、不計時間代價做出一款毫無瑕疵的軟件呢?相信大家都會選擇先生產出來給用戶用,然后逐步完善。同樣,有些時候我們也會把低成本放在首位,也會把功能覆蓋放在首位。
團隊目標是質量至上,就建設一個死磕工藝、追求完美質量的團隊;團隊目標是快速響應市場,就建設一個思維活躍、流程運作迅速的團隊。團隊的構成、團隊的氛圍、團隊激勵方式,決定了團隊行為方式,一名優(yōu)秀的項目經理,必然是先確定項目目標,然后根據目標要求去打造更能實現目標的團隊。